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,目的是預防疾病,治未病。
天人合一的養生觀
中醫認為,天地是個大宇宙,人身是個小宇宙,天人是相通的,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,就像魚在水中,水就是魚的全部,水的變化,一定會影響到魚,同樣的,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。
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,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,寒熱溫涼,做適當的調整。
陰陽平衡的健康觀
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,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。
什么是陰呢?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。
什么是陽呢?陽就是能量,陰陽是相對的,凡是向上的、往外的、活動的、發熱的、都屬于陽;凡是向下的、往里的、發冷的、都屬于陰。
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,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,陰虛或陽虛,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,太少的一方增加,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,疾病自然就會消失于無形了。
所以,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,健康一生。
身心合一的整體觀
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,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,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,身體會影響心理,心理也會影響身體,兩者是一體的兩面,缺一不可。
養生并不是遙不可及的,注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達到很好的養生效果,記牢養生六字訣,其實養生很簡單!
中醫養生有六字訣:順、靜、修、調、補、固。
“順”:養生跟著季節走
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順天時地利。”這里的“時”,指的是四時陰陽,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、秋冬養陰。四季的養生要符合生、長、收、藏的特點。
春天萬物生發,要養肝、養陽;夏天是生長時節、主養心,晚睡早起,少發怒,該出汗就得出汗;仲夏季節又熱又濕,要注意養脾、化濕;秋天是收獲的季節,要養肺、養陰,早臥早起,情緒須安寧,否則會傷肺;冬天講究養藏、養腎、養陰,要多曬太陽,早睡晚起。
“靜”:讓心安靜下來
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”
人安靜下來,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,特別是“氣”的消耗,做到身體“節能”,這樣才能預防疾病、益壽延年。
現代人喜歡生活得熱熱鬧鬧,每天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,生怕孤獨和寂寞。其實,這種浮躁的生活對健康極為不利。
大家不妨把生活節奏放慢,采取靜坐、閉目養神的方式來靜養身、慢養心。
“修”:修身行善煩惱少
《易經》里說:“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殃。”
其實就是平時積德行善、豁達大度的人,往往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,能減少很多煩惱,心情愉悅。
可見,修身養性,寬以待人,淡泊名利,對別人好,自己收獲的將是健康、快樂和長壽。
“調”:多做深長呼吸
《黃帝內經》說,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調養精神意志,調養七情六欲。其中還強調了呼吸的調節,即“調息”,練習呼吸吐納。
建議大家平時多做深長、緩慢、均勻的呼吸??梢跃毩?ldquo;丹田息”,鼻子吸氣后,通過意念把氣送到下丹田氣海的位置,即在肚臍下1.5寸。然后再把氣慢慢呼出來。
練習“丹田吸”的同時,吞咽唾沫,配合調津,保健效果更好。
“補”:有補有瀉最健康
古人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、臟腑、氣血,原則有三,一是先辨證,二是食補為先,三是補、瀉結合。
滋補要因人而異,根據體質進行合適的食補。養生也不能一味地補,要補瀉結合。
如夏天要利濕,可多吃冬瓜、絲瓜、西瓜、薏仁,火氣重的可吃苦瓜、苦菜,吃綠豆排火毒。秋天燥氣盛,便秘、口干的人多,應多吃潤燥的梨、蘿卜等食物。冬天寒氣重,可多吃點姜、肉桂,以驅寒氣。
“固”:固精、固氣、固神
固精,就是要保護腎氣,最重要的是節欲。
固氣,一要減少耗氣,少說話;二要多曬太陽,補充陽氣;三要多做有氧運動,增加氧氣;四睡眠能養五臟之氣,絕對不能熬夜;五要通過飲食帶來水谷之氣,多喝補血補氣營養粥。
固神,就要調養七情,不“過喜、過怒、過思、過悲、過恐”。